芫花

芫花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芫花
拼音拼读
yuán huā
药材别名
芫、赤芫、芫条花、败花、头痛花、野丁香花
英文名称
lilac daphne flower bud
功效分类
峻下逐水药
药用部分
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
动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0.3~1米。枝条稍带黄绿或紫褐色,幼时有绢状柔毛。叶对生、近对生或偶互生,叶柄短,长约2毫米,有灰色短柔毛。叶卵圆形、椭圆形、长椭轴流或卵状披针形,长3~4(~6)厘米,宽(0.5~)1~2厘米,纸顷,下面有绢状柔毛,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先端尖,侧脉5~7对。花先叶开放,以侧生为多,常具3~7(~15)花,花序梗短,花无味,花梗短,被灰黄色柔毛。花萼淡紫色,筒状,先端4裂,裂片卵形或长圆形,雄蕊8,生于花被筒内面,上下2轮,下面一轮生于萼筒中部,上面一轮生于萼筒喉部,花丝短,子房倒卵形,外密生黄色柔毛,花柱极短或无花柱,柱头头状。核果白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300~1000米的山坡灌木丛中、路旁或疏林下,也有栽培于庭园中。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及贵州、四川等地区。
采收加工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药材性状
常3~7朵簇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呈棒槌状,多弯曲,长1~1.7厘米,直径约1.5毫米,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气微,味甘、微辛。
性味归经
性温,味苦、辛。归肺经、脾经、肾经。
功效作用
泻水逐饮,外用杀虫疗疮。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峻下逐水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克。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克,一日1次。外用适量。用治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痈肿,冻疮。
药理研究
具有终止妊娠、收缩子宫张力、抗肿瘤、利尿、增加肠蠕动、镇咳、祛痰、扩张乳腺血管、抗菌等作用。
化学成分
花与花蕾含二萜原酸酯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中含大量脂肪酸,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约占总油量的60%。另含芫花酯、芫花醇、芫花素、瑞香素、落叶松脂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
体质虚弱,或有严重心脏病、溃疡病、消化道出血及孕妇禁服;用量宜轻,逐渐增加,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不宜与甘草同用。
配伍药方
①治卒得咳嗽: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枣十四枚,煎令汁尽。一日一食之,三日讫。(《肘后方》)
②治咳嗽有痰:芫花60克。煮汁去滓,和饴糖熬膏。每服枣许。(《华佗神医秘传》)
③治实喘:芫花(不以多少,米醋浸一宿,去醋,炒令焦黑,为细末)、大麦曲二味等分。和令极匀,以浓煎柳枝酒调下立定。(《百一选方》)
④治妇人血气冲心欲死:芫花9克,吴茱萸150克。上为末,炒姜酒下。(《普济方》)
⑤治产后恶血:芫花30克(醋拌炒令黑),灶突墨30克。上件药同研令细,以醋煮曲末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五丸。(《圣惠方》)
⑥治痈:芫花为末,胶和如粥敷之。(《千金要方》)
⑦治小儿秃头疮:芫花、腊月猪脂和如泥,洗去痂敷之,日一度。(《千金要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苦瓜 kǔ guā
祛暑涤热,明目,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白鹤灵芝 bái hè líng zhī
清肺止咳、利湿止痒。属杀虫止痒药。

马钱子 mǎ qián zǐ
清肺利咽、止血。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北刘寄奴 běi liú jì nú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广藿香 guǎng huò xiāng
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属化湿药。

溪黄草 xī huáng cǎo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峨参 é cān
益气健脾,活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青牛胆 qīng niú dǎn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朱砂 zhū shā
清心镇惊、安神解毒。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蜘蛛香 zhī zhū xiāng
理气止痛,消食止泻,祛风除湿,镇惊安神。属理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