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

凌霄花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凌霄花
拼音拼读
líng xiāo huā
药材别名
紫葳花、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倒挂金钟、上树龙、吊墙花、杜灵霄花
英文名称
Chinese trumpet creeper
功效分类
活血调经药
药用部分
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K.Schum.的花。
动植物形态
落叶木质藤本。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9,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不对称。花橙红色,由三出聚伞花序集成稀疏顶生圆锥花丛;花萼钟形,质较薄,绿色,有10条突起纵脉,5裂至中部,萼齿披针形;花冠漏斗状,先端5裂,裂片圆形,开展;雄蕊4,2强,雌蕊1,子房上位、2室,基部有花盘。蒴果长如豆荚,顶端钝。种子多数。花期6~8月,果期7~11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谷、小河边、疏林下,攀援于树上或石壁上。全国各地均有,主产于江苏、浙江等。
采收加工
夏、秋季花开时采摘,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材性状
多皱缩或折叠,长5~8厘米。花萼钟形,长1~2.6厘米,筒部直径5~8厘米,灰绿色,质薄,先端5裂至中部;裂片披针形;顶端长而尖;中央有一条突起的纵脉纹;裂片相接处有一条不明显的纵脉纹。花冠外面淡黄棕色,内面红棕色;水浸软后展开呈漏斗状,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宽3~4厘米,表面具棕红色脉纹。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管中部,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数,柱头2裂.扁长圆形,常反卷。气微香,味微苦而后酸。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酸。归肝经、心包经。
功效作用
行气祛瘀、凉血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涂。用治血瘀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血瘀崩漏、难产、痫疾、瘾疹、湿癣等。
药理研究
有抑制收缩血管平滑肌、抗血栓、对子宫平滑肌有节律性的兴奋或抑制作用。对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芹菜素、辣椒黄素、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阿江榄仁酸、β-谷固醇、黄酮类、有机酸、猕猴桃碱、草苁蓉碱、凌霄花红色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
孕妇、内无瘀热及气血虚弱者忌服。
配伍药方
①治女经不行:凌霄花为末,每服6克,食前温酒下。(《徐氏胎产方》)
②治崩中漏下血:凌霄花末,温酒服方寸匕, 日三。(《广利方》)
③治消渴,饮水过多不瘥:凌霄花30克,捣碎。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惠方》)
④治通身痒:凌霄花为末,酒调服3克。(《医学正传》)
⑤治皮肤湿癣:凌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加枯矾,研末搽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癣积年:凌霄花末,以羊蹄根蘸药,搽之甚妙。(《普济方》)
⑦治妇人阴疮:凌霄花为末,用鲤鱼脑或胆调搽。(《摘玄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八角枫 bā jiǎo fēng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中的活血止痛药。

泽泻 zé xiè
利小便、清湿热。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浮萍 fú píng
宣散风热、透疹、利尿。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琥珀 hǔ pò
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枇杷叶 pí pá yè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中的止咳平喘药。

白前 bái qián
降气、消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桑螵蛸 sāng piāo xiāo
益肾固精,缩尿,止浊。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赤石脂 chì shí zhī
涩肠、止血、生肌、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藏菖蒲 cáng chāng pú
温胃,消炎止痛。属消食药。

番石榴叶 fān shí liú yè
燥湿健脾、清热解毒、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燥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