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

黄蜀葵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黄蜀葵
拼音拼读
huáng shǔ kuí
药材别名
秋葵、假羊桃、柿花葵、假芙蓉
英文名称
Hibiscus manihot L.
功效分类
利水消肿药
药用部分
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根。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2米,疏生长硬毛。叶互生,掌状5~9深裂,裂片线状长卵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有长硬毛;叶柄长。花大,单生于叶腋或枝顶;苞片4~5,宿存;花萼5裂;花瓣5,淡黄色,内面基部暗褐色;雄蕊多数,连合成筒包围花柱;子房上位,5室,柱头5,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长椭圆形,具5棱,密生硬毛,熟时5纵裂。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谷、草丛中,有栽培。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中南各省区。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根,去除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宿根较粗壮,直径0.5~1厘米,弯曲或扭曲,有时有愈合的伤痕。表面黄棕色或淡灰棕色,较粗糙,可见凸起的根痕;支根圆柱形,顺直或稍弯曲,表面淡灰黄色或黄白色,有较顺直的细纵皱纹。质柔软,轻泡,不易折断,断面外层纤维性,木部黄白色,有粉尘散出。气微,味微甘,有粘滑感。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归肾经,膀胱经,胃经。
功效作用
利水散瘀,消肿解毒,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鲜品30~90克,水煎服,外用捣敷或煎水洗。用治小便淋痛、乳汁不通、水肿、痈疽、疔毒、瘰疬、恶疮、腮腺炎、中耳炎、阑尾炎等。
药理研究
黄蜀葵花具有保肝、保护肾脏的药理作用。经过提取分离实验,相关学者能够从黄蜀葵花中分离得到金丝桃苷这种成分对于抗乙肝病毒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黄蜀葵花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达到治疗慢性肾炎的目的。
化学成分
黄蜀葵叶、花亦供药用。叶含维生素C、烟酸、维生素Bl、胡萝卜素等。叶、花治痈疽及烫火伤,尤以花浸油搽烫火伤患处,效果较好。
使用禁忌
孕妇忌服。
配伍药方
黄蜀葵散由黄蜀、葵花、赤小豆各等分组成,具有止痛的功效,主治诸般恶疮,疼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为冷水调,用鸡羽扫在疮上,频频用。
相关中药材推荐

八角枫 bā jiǎo fēng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中的活血止痛药。

泽泻 zé xiè
利小便、清湿热。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浮萍 fú píng
宣散风热、透疹、利尿。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琥珀 hǔ pò
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枇杷叶 pí pá yè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中的止咳平喘药。

白前 bái qián
降气、消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桑螵蛸 sāng piāo xiāo
益肾固精,缩尿,止浊。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赤石脂 chì shí zhī
涩肠、止血、生肌、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藏菖蒲 cáng chāng pú
温胃,消炎止痛。属消食药。

番石榴叶 fān shí liú yè
燥湿健脾、清热解毒、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燥湿药。